八次危机_温铁军_89


# 摘要

  1. 决定政府以何种体制运作的核心是财政税收。
  2. 政府之服务于资本,只是这个阶段上层建筑派生于并服从于经济基础的一般内涵。
  3. 中国是在几乎不具备工业化内外部条件的条件下进入工业化的。
  4. 城市工业化的危机代价会对乡村转移,是在城市实现 “软着陆” 的条件。
  5. 任何在资本极度稀缺条件下追求工业化的后发国家都不得不采行事实上的 “亲资本” 政策。
  6. 在高通胀导致下的市场风险打击下的小农经济更加趋向 “风险厌恶” 而采取 “去货币化” 行为。
  7. “要饭的也得有根打狗棍。”
  8. 中国的 “三农” 在这种重复发作的社会运动中,至少 3 次默默无闻地承载了集中于城市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的周期性经济危机造成的巨大代价。
  9. 1994 年三大宏观领域改革:人民币大幅贬值,汇率 “一步并轨”,实现了外汇市场化;中央与地方政府 “分税制” 改革。
  10. 但在宏观经济领域的制度成本之一,就表现为此后多次危机都只能在城里 “硬着陆”。
  11.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本来就源于政府在经济危机时做出的调整政策。
  12. 一个社会在没有外部资源输入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既是高积累的,又是高消费的。
  13. “责任中央承担,收益地方占有。”
  14. 长期以来,城市利益代表在坐落于城市的政府及其决策中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乡村而已。
  15. 在财政收支刚性的压力下,土地成为地方最短期内可变现的也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以地生财” 也就成为分税制后满足地方政府刚性需求的普遍做法。
  16. “在推进重大财政改革时,必须要取得地方政府的强有力支持。”
  17. 政府部门绝口不提 10 年前指令国企打开大门吸纳待业青年的危机应对措施是造成国家冗员充斥的前因。
  18. 医疗和教育两个领域,则具有信息绝对不对称,且具有可以被个体垄断获暴利的特征。
  19. 进入新世纪之后,跨国公司几乎控制了中国全部的高附加值产业及其出口,并成为主要获利者。
  20. 每一次外资运作内容和结果类似 —— 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伴生两次经济危机。
  21. 由国家资本,官僚资本而不是民间资本作为主导力量推动中国 100 多年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历史必然性。
  22. 中央政府因必须维护集中体制而不得不承担地方和企业(主要是国有企业)引资造成的债务责任,而这种分权改革中的权责分野,必然使其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更加复杂化。
  23. 这种改革的成败,客观上不仅在于制度收益被那些既得利益集团获取,而在于制度成本如何被获益的利益集团成功的转嫁出去。
  24. 一段时间内关于某种主题的政策出台频率,一定程度上与社会上该问题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25. 从资金依赖到市场依赖,再到金融依赖,这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方式的变动过程。
  26. 在这种失衡的结构下,中国经济实际上在由两匹桀骜不驯的 “野马”(投资和出口)拖着 “一匹瘦驴”(国内消费需求)极不协调地快速行进。
  27. 公司化地方政府 “以地套现”:城市化主导的 “高投资 + 高负债 = 高增长” 的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28. 中国必须跟从美国的战略意图,只有继续对没输出廉价商品和资本,中国才能在美国主导的地缘战略中得到生存空间。
  29. 与国家战略相比,经济利益还是第二位的。
  30. 政党政治正在出现内涵性变化,其趋势将是政党自身的代表性不清楚而和国家利益越来越一致,即政党 “去政治化” 和政党 “国家化”。
  31. 地方治理结构的黑社会化与经济领域的收入灰色化,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
  32. 政改需 “减压”,减压靠 “还账”。
  33. 资本的力量已经走出经济领域,走入社会领域,发挥这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具有很强的支配性的力量。

# 感想

刚接触政治的人容易有一种误解,那就是中央的政令可以完全得以贯彻,对地方如臂使指。我当时也是这样想的,但是越了解越明白央地矛盾才是最大的矛盾,中央和地方都在不断的摩擦中调整自己的位置。现在房地产问题也是中央收回财政大权,分税制改革等多方面改革是地方政府 all in 卖地的因素之一。中央的经验不是先验的,没人能准确预测政策可能导致的结果,很多时候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为解决一个问题的改革却导致下一个问题的出现。以前经常宣传我们的发展没有通过殖民的血腥掠夺获取第一桶金,因此我们的发展道路是正大光明的。当时的我为此感到自豪,但同时也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我们是通过什么途经去弥补这第一桶金的?换句话说,我们的第一桶金从何而来?现在我明白了,我们的第一桶金来自三农,来自政府的剪刀差,我们确实没有收割国外人民,我们收割的是国内的农民。农民为我国的工业化付出的惨痛的代价,并承载了多次城市危机。现在还有大量城市人歧视农民,污名化农民,这实在是不应该。作为一个在城乡结合部长大的孩子,小时候的我一直不能理解村里老人对政府的信任感,觉得他们是被害妄想症。国内的发展太快,每代人面对的环境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也启示我要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事出必有因,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认为国家应该弥补三农曾经的付出,提高农村的待遇,这样才是真正的贯彻共产主义思想。最后就是我感觉现在人们对事件的反应逐渐圣母化,许多在网上引起极大节奏的事情,放在以前来说都是小事。感觉现在人们割裂的越来越严重,也可能是因为网络的存在让我看到了更多的想法,横向的比较,我国环境改善速度简直飞快。还有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有些政策和行为不由决策者的主观决定,而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少点阴阳怪气,多点思考背后的原因才是正道,多点思考社会问题有助于我们避免成为政策的牺牲品,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大潮中。毕竟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文章作者: xiqin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xiqin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