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_费孝通_88


# 摘要

  1. 规矩不是法律,规则是 “习” 出来的礼俗。
  2. “这不是见外了么?”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
  3. 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4. 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风俗来应付的。
  5. 在面对面的社群里一起生活的人是不必要通名报信的。
  6. 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
  7. 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
  8. 所以在乡土社会中,不但文字是多余的,连语言都并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9. 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
  10. 我们只看见我们所注意的,我们的视线有焦点,焦点依着我们的注意而移动。
  11. 乡土社会中不怕忘,而且忘的舒服。
  12. 他们个别的经验,就等于世代的经验。经验无需不断积累,只需老是保存。
  13. 每个人在某以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14. 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而在我们却是攀关系,讲交情。
  15. 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
  16. 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
  17. 中国的道德和法律,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对象和 “自己” 的关系而加以程序上的伸缩。
  18. 乡下,有说有笑,有情有意的是同性和同年龄的集中。
  19. 感情常常发生在新反应的尝试和旧反应的受阻情形中。
  20. 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21. 对生活的态度是以克己来迁就外界,那就是改变自己去适应外在的秩序。
  22. 社会秩序范围着个性,为了秩序的维持,一切足以引起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抑制着。
  23. 礼是社会公认的合式的行为规范。
  24.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生活问题为前提。
  25. 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为内在的习惯。
  26. 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又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
  27. 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
  28. 人们喜欢的是从权力得到的利益。
  29. 一个只有生产他生存他生活必需的消费品的人并没有资格做奴隶的。
  30.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乡土社会里的权力结构,虽然名义上可以说是 “专制”,“独裁”,但是除了自己不想持的末代皇帝之外,在人民的实际生活中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持名的,是无为的。
  31. 在变迁中,习惯是适应的障碍,经验等于顽固和落伍。
  32.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
  33. 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 —— 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
  34. 所以我们可以说籍贯只是 “血缘的空间投影”。
  35.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
  36. 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的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37. 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
  38. 从整个社会上看,一个领导的阶层文化如果能追得上社会变迁的速率,这社会也可以避免因社会变迁而发生的混乱。
  39. 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发生极大的分离。
  40. 在长老权力下,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一形式,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
  41. 虚伪在这种情境中不但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
  42. 不能反对而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加以歪曲,只留一个面子。
  43. 名实之间的距离跟着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
  44. 欲望 —— 紧张 —— 动作 —— 满足 —— 愉快,那就是人类活动的过程。
  45. 欲望是什么呢?食色性也,那是深入生物基础的特性。
  46. 淘汰作用的力量并不限于文化之内,也有在文化之外的,是自然的力量。
  47. 鬼有没有是不紧要的,恐惧却得驱除。

文章作者: xiqin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xiqin !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