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大业_毛屋堂_80


# 摘要

  1. 战争,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灾难,而一旦落到另一部分人手里,那就是升官和发财的机会。
  2. 你虽然手中有了权有了势,并不是你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要看上面的人怎么说,更要看下面的人怎么想。
  3. 在没有成功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支持下,如果发展的太快,规模拉的越大,倒闭的越快。
  4. 然而,如果说历史上出英雄的话,那也应该是跟我们常人的想法完全不同的人。

# 读后感

《洋务大业》“在泥泞中艰难前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洋务运动即 “自强运动”。对于洋务运动,我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但是我们的印象大概都停留在开办了新式工厂,创立同文馆,期间签订的屈辱条款,还有那些在那段历史中大人物 ——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除此之外,洋务运动留在我们脑海里的还有什么?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真的只是一句腐朽的统治阶级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它带给我们什么经验,抑或是什么教训?因此我不由的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翻开了毛展堂的《洋务大业》,试图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你虽然手里有了权有了势力,并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看上面的人怎么说,更要看下面的人怎么想。” 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的一句话,也是洋务派面临的最大困境。上有慈禧太后对权力的制衡,有清流派的故意刁难,有顽固派的坚决抵抗。下有民众的抵抗,下面的官员则没几个人会弄这些洋玩意儿,靠外国人吧,他们并不会全心全意的为你们服务,还不时的中饱私囊,而且还有不少不学无术的外国人特意来坑蒙拐骗。那怎么办呢?洋务派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 创建新式学堂,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才。洋务派开出了不少优厚的待遇去吸引人报读新式学堂。这时清流派出现了,指责这样以利来引诱,会使天下的举子贪利而亡义,这样一来,这样一来,国将不国了。还写了一幅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 这样一来,那些想进入新式学堂的人都不敢去了,毕竟谁都不想被带上 “贪利” 这顶大帽子。就这样只有几十人进入这新式学堂里,这些人都是当时社会里最底层的人的孩子,而且最令洋务派头疼的是这些学生都不认真学习外国知识,而是偷偷的学四书五经,以图科举取士。

清流派并不清。可能大家对清流派并不太了解,其实这是一个以李鸿藻、倭仁为代表的儒生派别,清流派也是他们自己起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当时的一股清流。但是他们并不像自己所说的那样,他们也是为了名利而奋斗,是慈禧太后为了平衡势力的一支棋子。他们以骂人为生,以此来获取名利,那骂那些人呢?很明显,就是骂慈禧太后讨厌的人。他们有一套组织,先派地位较低的官员去试探着批评,方向错了的话就换一个话题,对了的话就群起而攻之,谁骂的最狠,谁就最多奖赏。真的应了一句话:“嘴上仁义道德,心里男娼女盗。” 真是读书人里的耻辱。最典型的一件事是刘锡鸿随郭嵩焘去外国考察,刘先打苦情牌,求郭带上他去,郭就带上他了。结果到了外国之后,郭的每个行为都被刘添油加醋的变成卖国行径,最后两人都提前结束了行程,考察自然难有什么收获。

“然而,如果说历史上出英雄的话,那也应该是跟我们常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样的人。” 在这么困难的处境下,洋务派也还是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去试图改变这个落后的国家。谢谢你们,在无望时任试图带来一点希望。


文章作者: xiqin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別声明外,均采用 CC BY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xiqin !
  目录